周末的山塘令人望而却步。从新民桥下来,仿佛立马被卷入洪流,被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直裹挟着向前向前。每个店门外都排着长队,每座石桥上都挤满了取景拍照的游人,每个巷口都盘踞着吃小吃的食客,连屋檐下的每一盏灯笼都有些咄咄逼人似的急于招徕。寄身其中,既不能像逛园林一样从容游览,也不像日常逛街买菜一般轻松自在。
水运被陆运取代以后,苏州繁荣了上千年的河网水道,恐怕只有山塘河靠近阊门这一段依旧忙碌。无论是朝宗阁前,还是御碑亭后,游船码头始终排着长龙。
朝宗阁码头放着一支大喇叭,开着大音量一直重复:“排队请分成两列,50元的排外侧,100元的排内侧。”特别烦人。我们还没有坐过游船,也不知100元的票能否直通虎丘,体验到完整的七里山塘?
从新民桥进山塘街,商会博物馆就在入口不远处。这里原是闽商所建的汀州会馆,苏州总商会的原址在何处,一时查找不到了,不过印象里艺圃倒也做过什么商会的会馆?
商业发达的地方,民众的物权意识会更早萌发,民间自治团体也更活跃。看展厅内容,自清末民初起,苏州的各种商会、民团、公社都发展迅速,等到红朝建政,就只能团结在红旗下全体起立鼓掌,庆祝公私合营罢了。
苏州商号众多,不少民国时期的海报、商标设计都很优秀。
从阊门桥右转,便能看到白傅祠宽大的门头,左书山塘始祖,右书乐府诗神。白公真可谓造福一方遗泽千年。
白傅祠是免费景点,所以进门参观的游人不少。只不过里头远不如大门那么唬人,只有一重院落。穿过主殿,后面就是朝宗阁。
之前在北码头看到朝宗阁,陶小婧问我是什么地方?我说百鸟朝凤万法朝宗,既然是码头,那旧时的商人载货至此,就免不了上岸拜码头。周礼春官书云: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 客商远来,态度自须恭敬,然而码头上的大佬们飘飘然以朝宗自命,则不免有僭越的嫌疑。好在这些封建残余早已肃清,此处只剩山塘画舫之售票处了。
朝宗阁的匾额下面挂着寻根祭祖的牌子,也不知是什么操作?
山塘街无非是白墙黛瓦,画船流水,还有晚上挂起的灯笼。终年灯火鱼龙夜,盛世清明上河图。但最动人的故事往往发生在灯火阑珊处。
海市山塘的名字取得很妙,似乎暗示着这一场繁华,原不过是海市蜃楼,迷天幻境。商场内立着几十百面镜子,行走其中,一不留神就容易生出一种恍惚迷离之感。
不过这套设计确实是极好的。
国内的文化旅游产业是日趋兴盛了,古镇仿佛也送上了工业大国的生产线,和别的商业地产一样,数年之间即遍布全国,而且还在不断炮制之中。
苏州的古镇当然自有它的底蕴,但这类面向大众的开放式步行街,商业结构总会慢慢向大众倾斜,注定要失去它的本来面目。而且人气越火爆,竞争压力就越大,经营成本越高,那些立足本地的小而精的东西就越是无法立足,最后变成我们熟悉的低成本快节奏的奶茶果汁小吃烧烤臭豆腐伴手礼。
晚归之际,霓虹灯影不及笼罩的路侧,停着几辆等待客人光顾的黄包车,一位老车夫讷讷地坐在乘客的位置上,周身披着幽幽的黄色路灯。在一个经济还不够发达的环境里,那些古老的商业模式终将隐退,让位于更时髦更快捷的大众消费。老车夫退休以后,黄包车恐怕也将在山塘街头消失。
跨上灵活的 72V 电动车,我在晚风中驱动电门,向城北呼啸而去。